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
2025-2026年度宗教科工作計劃書
目標:實踐美德「謙」
策略:a.全方位營造氛圍。
i.價值教育生活化
- 學科教學進度內顯示美德「謙」的表現指標。
- 課堂內透過《中國人小故事》及《中華小寶庫》,結合基督精神及相關中國傳統文化元素,發揚當中所蘊含的正面和積極的價值觀。
- 課堂外配合中國傳統節日及傳統價值,舉行新春祝福及派送福傳利是禮,以及在煉靈月教導學生慎終追遠的優良傳統品德。
ii.早會分享
- 宗教時間配合核心價值,以「謙」作分享主題,分享內容配合A+解說作總結,以營造全方位氛圍。
iii.意識省察祈禱
- 在五年級宗教課教導學生進行意識省察祈禱,帶出知恩,謝恩及報恩三個表現指標,配合A+解說作總結。
- 教導五年級學生回顧天主如何臨在我們生活當中,為所獲得的恩惠感謝天主。
- 教導五年級學生報恩是一種源於感恩的實踐,應以行動回報向他施恩的人,或把這感恩的心轉向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。
iv.宗教小組,祈禱訓練
- 在宗教小組聚會及祈禱訓練中,教導學生透過觀察、聆聽和感受找出值得感謝的人和事,明白所得的恩惠是天主的恩賜。
- 透過祈禱來表達對天主、對人的感恩之心。
- 透過服務/捐贈等方式,將感恩的心轉向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。
策略:b.課堂內配合基督徒故事的主題,融入「謙」的美德,講解天主教價值句子的含意及A+解說。
策略:c. 家校合作,推廣正向管教。
配合學校的家長教育課程和小組(光影情深),加入以下元素:
.面對社會價值觀與流行文化的衝擊,帶領子女認識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。
.物質以外,品德培育及靈性生命的發展更為重要。
目標:培養學生使用科技的正確態度。
策略:在課堂上透過聯繫學生經驗和基督徒故事,引導學生認識真理,使之能夠應用到生活及網絡世界上,持守真理、明辨是非。
目標:讓學生善用科技,實踐智慧生活。
策略: 善用學習工具實踐智慧生活。
以閱讀作為工具,透過閱讀宗教書籍學習天主的道理,認識聖人的芳表 (包括電子閱讀平台及實體圖書)
目標:加强全體學生對天主教的教會節慶、禮儀的認識,提升教友學生對宗教活動的參與度,培育他們的靈性發展,增加他們對教友身份的認同感。
策略:a. 組織宗教大使小團體,鼓勵教友及對信仰有興趣的學生參與禮儀小組,訓練他們協助禮儀、早會及宗教活動的進行,透過服務他人,提升他們對信仰的認識,教友學生增加教友身份的認同。
策略:b. 透過早會、全方位學習課和壁報等,介紹各宗教禮儀和意義。
i. 在全方位學習課安排P.4全級參與拜苦路
ii. 牧民助理和宗教老師善用全方位學習活動介紹宗教禮儀和意義
iii. 在早會宗教時段介紹以下禮儀和意義
iv. 透過壁報介紹以下禮儀和意義
.玫瑰月—誦念玫瑰經(十月)
.諸聖節及煉靈月—認識諸聖節及煉靈月的意義,為亡者祈禱(十一月)
.將臨期及聖誕節—將臨期感恩祭、聖誕祈禱禮(十二月)
.四旬期—四旬愛心學校獎勵計劃、拜苦路、四旬期濯足祈禱禮(四月)
.聖母月—敬禮聖母活動(五月)
1. 開學祈禱禮、結業祈禱禮、聯校畢業感恩祭
2. 教友迎新日
3. 宗教小組:基督小豆芽、基督小先鋒、宗教禮儀舞
4. 宗教週
5. 參觀聖堂
6. 跨學科活動
- 音樂科—於課堂內教授《NewDayNewMe》及禮儀常用聖詠。
- 視藝科—參與「四旬期愛心學校獎勵計劃」填色及繪畫比賽
- 中、英文科—選出優秀文章投稿《喜樂少年》
- 圖書科—宗教圖書介紹及分享
- 生命教育—性教育講座(隔年為五、六年級舉行)
- 宗教培育—宗教氛圍佈置
7.校外比賽
- 香港學校朗誦節—宗教經文朗誦、說故事
- 天主教教區宗教教育獎選舉
- 各堂區舉辦的比賽
為加強學校的宗教氣氛及信仰培育,推動福傳工作,本校參與了教區「教學助理(牧民)計劃」。本校牧民助理除協助策劃校內外宗教活動、宗教小組外,亦會協助統籌教師慕道團及家長信仰培育小組等。
(一) 被提名學生的資格:
1.在宗教或倫理科知識方面有優良表現(佔60%)
a.宗教科成績表現優異
b.在宗教課堂積極回答及分享
c.勤閱宗教書籍
d.參與慕道班或主日學
2.在學校、堂區服務或宗教活動方面有優良表現(佔40%)
a.積極出席信仰小團體之活動
b.協助學校推行宗教活動,例如參與福音劇、領禱、製作壁報板等。
c.參與堂區服務,例如輔祭
3.操行良好
操行達B級或以上
(二) 選舉程序:
1.由宗教科任、教友老師及牧民助理根據以上資格共提名不少於10位候選學生參選。
2.由負責老師與牧民助理根據以上準則計算各候選學生得分,得分最高的同學經校長推薦,交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專責小組審理,名額則按該年度天主教教育事務處的通知而定。
3.如遇上兩位或以上同學得分相同而超出獲獎名額,則由校長、宗教科任、教友老師及牧民助理進行投票決定。